编辑:木子
6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靶向c-MET激酶抑制剂谷美替尼片(研发代号SCC244)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具有METex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谷美替尼是第一个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为主体在日本申报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沈竞康与耿美玉研究员共同领衔、联合丁健与甘勇研究员合作研发,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接续开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再一里程碑。
创新药械,正在加速出海
近年来,出海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关键词,随着医药创新的不断进步,创新药械的出海进展也逐步加速:
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至少有58个国内创新药项目达成出海交易,累计首付款超36亿美元,总交易额超430亿美元,单笔交易达10亿美元及以上的项目有19个,包括恒瑞医药的SHR-1905、HRS-1167和SHR-A1904、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乐普生物的CMG901等国产创新药。魔方数据也显示,截至12月21日,国内共发生了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
对比2022年中国创新药275.50亿美元的License-out交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创新药出海的步伐正在不断加速。无论是从覆盖的治疗应用领域,还是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创新药及相关药企均实现了多点开花的新突破。
“走出去”究竟有何魔力
为何国内药企都在积极寻求出海?于药企发展有何确定性意义?
从日本药企出海中可窥得一二。
在MNC侵占本土市场份额及医保控费的双重打击下,日本药械企业内需承压、竞争加剧,被迫出海。出海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开展合作、收购海外药企、进行技术转让。出海带来的成果也极为显著,以武田制药为例,为抵御行业寒冬,其通过拓展海外增量市场有效带动了公司整体收入提升,2006年武田制药海外收入占比达44%,2023年达到了87%,几乎翻倍。
据海通证券统计,1989-2003年,日本出口金额年化实际增速达4.1%,高于1.1%的GDP年化增速,是经济的主要贡献项。披露海外营收占比的430多家日本上市公司中,1992Q3-2003Q1,年化涨跌幅10%以上、0-10%和小于0%的企业,其平均海外营收占比分别为53.5%、46.7%和34.8%,这说明海外营收占比和股价涨跌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外需为业绩提供支撑,市场表现往往更好。
我国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医保改革等多个方面均和90年代日本医药行业情况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其发展对于我国生物医药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而且无论是从当前形势判断还是未来发展长期考虑,“创新+出海”也必然会成为药企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数据上来看,出海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2023年,国内头部CDMO企业70%以上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的海外收入增速高于国内收入增速。
综上可见,持续释放的确定性需求、科学创新力的驱动加上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迎来快速成长和发展期,这也正是安惠投资坚定看好医药领域发展的根本原因。
END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交流。
<
2024-10-15 活动 | 安惠投资聚焦海外市场 探讨日本投资新机遇
2024-09-23 观点 | 美联储降息利好创新药
2024-09-10 观点 | 强者恒强,医药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
2024-09-02 抄底日本上车的机会来了?
2024-09-02 创新药强势回归,业绩拐点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