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私募基金业的百年企业 | 全国咨询热线:010-58653615

安惠策略

【安惠观点】医药医疗:深蹲是为了跳得更高

安惠投资 2021-11-01 安惠策略 876 次
“内卷”最近被用烂了,A股市场也不例外。
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9月29日,A股历史上单日成交额破万亿的最长纪录诞生,连续49个交易日破万亿成交,但指数几乎原地踏步。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并没有让市场更稳定,反而是大家迫于业绩压力而陷入极端的内卷,各种风格的基金都在向新能源漂移。所有的估值体系只对新能源有效,其他领域全面坍塌,流动性充裕的火爆市场中,大多数个股血流不止。

资金配置已经抛弃了多元化均衡的长期轨道,火力集中到挣快钱机会最大的地方,到政策最支持的地方去,成为白酒永远涨之后新的信仰。

过去两年的王者已老,新王加冕,碳中和的各个赛道已拥挤不堪。挤进去的多少有点汤喝,挤不进去的只有喝着西北风一路东南飞。

以医药医疗板块为例,这是全A上市公司最多的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已超400家。这也是牛股的集中营,众多十倍股、百倍股诞生于此。

然而,三季度以来,集采、三座大山、后疫情等因素压制,医药估值中枢快速下移。

创新药、疫苗、器械、医美、医疗服务等以往机构扎堆的地方遍插免战牌,门可罗雀。迈瑞医疗45%的跌幅、恒瑞医药55%的跌幅、通策医疗50%的跌幅都极为罕见。唯一还能一战的高景气的CXO板块,也已经疲态尽显,勉强维持着东北方向的上升趋势,龙头们自7月以来也大都无所作为。

两市成交前列、陆港通十大成交都已经很久看不到医药股的影子,中证医药指数成交陷入低迷。曾经无数光环加身的医药板块,如今已黯然失色;曾经紧紧被依偎,如今备受冷风吹。

但,医药医疗,无须悲观。深蹲之后,未来会跳得更高。

从原料药到创新药,从冠脉支架到骨科耗材,从胰岛素到IVD,集采范围的扩大,似乎万物皆可集采,但也正在发生边际变化,趋势不可逆,力度在收敛,市场正在适应集采的节奏。在那些渗透率很低的领域,在那些国产化率很低的地方,都存在显著的以价换量的爆发机会。

医药,弱周期,永续创新驱动的行业,永远存在着巨大的待满足的临床需求,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是不可逆的,未来的空间还有很大。这也决定了顶流医药医疗股始终存在一定程度的溢价,如今只是溢价程度少了。

着眼未来,中国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效率的显著优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医药外包CXO企业在全球开疆拓土,虽然股价最香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龙头公司依然可以贡献确定性较大的回报;创新药企国际化的大门也正在被打开,中国药企仍然具备比肩全球巨头的潜力;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是防治结合,新冠疫苗的接种,将增强成人苗的接种意识,HPV的爆发意味着二类苗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新冠疫苗的出口也为中国疫苗企业的出海铺开了道路;心血管疾病、内窥镜、手术器械、生命保障、康复等足够多的细分,也将为医疗器械公司的成长提供足够大的温床;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大的老龄化人群,都将为眼科、口腔、康复、医美等医疗服务企业提供足够长、足够厚的雪道。

敬畏市场,市场的选择总是对的,市场总是给人一种短期可以获利的欲望,但大多数人的选择却是错的。

投资中,我们信奉不疾而速,我们坚守长期的正道,我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反复的研究去寻找康庄大道,医药医疗就是其中的一条。如今,这里交通已不再拥堵,走的人也越来越少,也许这样的状态还会持续,但低迷越久,未来的爆发越确定,面向未来建仓,能走下来的成功会是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