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私募基金业的百年企业 | 全国咨询热线:010-58653615

行业新闻

【行业研究】如何把握2020年科技股投资机遇?

安惠投资 2020-09-01 行业新闻 1,486 次
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础之一,然而理论严苛的假设基础限制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证券市场中存在规模效应、日历效应、羊群效应等一系列异常现象,尤其在新兴市场中,题材投资、事件驱动、板块轮动依旧盛行,真正的价值投资风格还要走很长的回归之路。

科技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全球已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然而在A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中,市场的资金博弈在某些阶段胜过对公司价值的研究,如何把握科技股投资成为一大难点。特别是近些年来,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变革使得前沿科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为资本市场输送了大量的题材,VR、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等众多热点炒作层出不穷,成为A股市场投资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成熟市场中,很多策略具备有效性,比如Jegadeesh和Titman在1993年提出的动量效应理论,它指的是股票收益率有延续原来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依据这一理论可以构建合适的投资组合以获取超额收益,然而,很多理论模型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未必有效。有研究表明,西方国家股市的动量策略利润一般存在于形成期、持有期为中期(3-12个月)的策略中,而中国股市的动量策略利润只存在于形成期和持有期在4周以内的周期策略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论模型中的投资者是根据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来对公司的股票进行估值的,而国内大量的投资者大都不关心公司的基本面,爱好短线操作,容易出现跟风等现象,这对市场的运行轨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但近两年以来,A股市场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去散户化进程,机构资金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机构资金在弱宏观思维的指引下,选择抱团医药、消费、科技等所谓的三驾马车,使得动量效应理论逐渐回归A股市场。其中医药、消费两大板块主要基于业绩推动,包括静态PE、TTMPE、PEG等具体的衡量标准。唯独科技板块,其短期涨跌的先决因素并不在于业绩。科技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大量科技公司的业绩波动较大,导致很多传统投资逻辑和模型失效,加之投资者对专业科技知识认知的偏差,造成了A股市场中科技股估值的剧烈波动,给科技投资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大多数A股科技股并不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市场甚至使用PS、PSG等极端的估值方式人为地给科技股估值,动辄20倍以上的PS让人望而却步,丝毫不考虑PS估值的背后隐藏着净利润率等因素。在这种投资逻辑的支撑下,科技板块的走势可谓变幻莫测。无论散户还是机构持股心态都受到极大考验,又进一步加剧了科技股的波动,板块动辄30%、甚至50%的波段涨跌幅屡见不鲜。

 结语 ·
相比业绩,科技板块一般对两个外部变量比较敏感:市场的风险偏好、市场的流动性。虽然这两个外部变量对A股所有行业都会产生影响,但科技板块对这两个因素尤为敏感。如果我们把科技指数看成一个因变量,以上两个因素看成是自变量,相当于这两个自变量前面的权重系数都比较大,这是在A股市场投资科技股难以把握的要素。应对这种局面,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归业绩,只有那些能不断兑现成长性的科技股才值得长期持有。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来进行投资,是个更容易实现、也更稳妥的方式。